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区域方言民俗探索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1年11月26日—27日,由中国民俗学会、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与宝鸡文理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关陇方言民俗高层论坛”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宝鸡召开。这是立足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建

2011年11月26日—27日,由中国民俗学会、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与宝鸡文理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关陇方言民俗高层论坛”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宝鸡召开。这是立足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视域下召开的一次关陇方言民俗学界的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90余人,提交论文80余篇,分别围绕汉语方言学研究的现状与走向、关陇方言的区域特点、中国民俗学的学科建设与应用研究、“关中——天水天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关陇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及其产业化、关陇区域文化与文献保护研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开幕式上,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研究员张振兴分别代表中国民俗学会和全国汉语方言学会致辞。随后在邢向东的主持下,朝戈金、张振兴、萧放、乔全生分别就民俗学的机遇和挑战、民俗学与方言学的结盟、地方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汉语方音史研究的现状与走向等问题做了大会主题报告。朝戈金指出,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民俗学原本的那些生活事象已离人们渐行渐远,从而使民俗学面临着挑战,但一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吁却给民俗学带来了很多机遇,中国的民俗学者要警惕的是,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只是民俗学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民俗学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性;张振兴则通过对各地方言俗语中“老碗”和“海碗”语意的辨析,提出方言和民俗研究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建议这两个领域的研究者要携手并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着重谈了地方文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指出地方文化研究要坚持三个维度:一是超越地方的研究,二是要微观与综合并用,三是要重视地方文化的平行研究;山西大学教授乔全生认为,近年来汉语方言语音的大量调查和研究成果为汉语方音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汉语方音史的研究成为可能。汉语方音史的研究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依据历史文献,按时间顺序来构建一种方音的历史,二是通过比较现代方言,分地域重建方音的历史,他回顾了汉语方音史的研究走向,提出把历史比较法和历史文献考证法相结合研究语音史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在分组讨论会上,学者们分别就关陇民俗、方言、关陇文化与文献做了交流。

一、方言领域的新探索

在方言语音研究方面,陕西师大邢向东提交的《当代关中方言古山臻摄合口字介音演变考察:地域分布的视角》一文,对照《关中方音调查报告》,从地域分布的视角考察当代关中方言古山臻摄合口字介音的演变,指出精组合口一等字声母颚化、介音y化在关中东府的分布呈强势格局,同时古来母合口一等字介音y化的分布区域主要发生在东府、西府的渭河北岸,近八十年来分布区域略有缩小,相反西府存在精组合口三等字介音u化现象,并在其他地方有零散表现,这种语音演变与行政划分有着惊人的重合。总之,东府一等字向三等字靠拢,西府三等字向一等字靠拢,显示了关中方言不同区域之间声母、韵母对音节结构影响的强弱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在中西部方言中,声母处于强势地位,往往影响韵母使之变化;在东部方言中,韵母及介音处在强势,影响声母并使之发生变化。宝鸡文理学院郭沈青的《陇右六县方言音韵特点和历史层次》在总结音韵特点基础上,指出陇右六县方言全浊声母读送气属于早期的白读,读不送气属于受权威语言影响形成的晚期文读,拟测疑母开口一等字读[k]盖由[?]演变而来。兰州城市学院张建军的《乐都方言入声韵带i介音现象》指出青海乐都方言曾开一入(德韵)、梗开二入(陌麦韵)今带i介音的特征,通过同山西方言入声韵的比较,认为该特征是山西方言影响的结果,属于外源性层次。宝鸡文理学院年玉萍的《宝鸡方言轻声的语音图谱探析》通过语音图谱分析指出,普通话四声后的轻声在宝鸡方言中音高是有区别的,具体排序为:阳平(24)——高,去声(44)——中,上声(53)——半低,阴平(21)——低。此外,宝鸡文理学院王应龙的《陕西乾县方言音系》、西安石油大学徐朋彪《陕西富平美原方言同音字汇》、陇东学院李映忠《甘肃礼县燕河流域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及语音特点》、延安大学孟万春德《陕西商南蛮子话同音字汇》等均以其调查的扎实细致填补了相应区域方言研究的空白。陇东学院李伯虎则对陇东宁县方言中的儿化音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描述和研究。

文章来源:《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网址: http://www.xawlxyxb.cn/qikandaodu/2021/0326/577.html



上一篇:关陇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简介
下一篇: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影视艺术文化研究征稿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版面费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发表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